Board logo

標題: 清瓷名珍:順治醬釉暗刻雲龍紋盤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lesliwwe2148    時間: 2013-2-11 11:04     標題: 清瓷名珍:順治醬釉暗刻雲龍紋盤

常熟博物館藏有一件清順治醬釉暗刻雲龍紋盤,高3.4、口徑19.5、足徑12.2釐米,傳世品。撇口外折,口沿醬黃釉。盤壁淺坦,盤心微下凹。盤內施白釉,盤外施醬釉,白釉內暗刻海水雲龍紋。矮圈足,足徑較大,白釉底,底書“大清順治年制”二行六字楷書青花雙圈款,字體不太規範。該盤造型古樸大方,醬釉烏亮晶透,龍紋清晰逼真,為清初時期的官窯珍品,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。其價值在於:

       其一,帶有“大清順治年制”款的官窯器物極少,稀世罕見。由於清朝剛剛建立,政局未穩,百廢待興。禦窯廠不可能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,仍舊沿襲明末方式,“有命則供,無命則止”,時停時產,所以景德鎮瓷業蕭條,官窯瓷器極少。據藍浦所著《景德鎮陶錄》:“順治八年(1651),清室開始沿襲明代宮廷舊制,下令燒造黃龍碗。國朝建廠造陶,始於順治十一年(1654)奉造龍缸,面徑三尺五寸,牆厚三寸,底厚五寸,高二尺五寸,經饒守道董顯忠、王天眷、王?等督造未成。十六年(1659)奉造欄板,闊二尺五寸,高三尺,厚五寸,經守道張思明、工部理事官噶巴、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亦未成。十七年(1660)巡撫張朝璘疏請停止。”

       由此可見,順治時期官窯燒造活動很少,奉命燒造幾次均未成,其餘燒造活動無史料或實物記載。清人葉夢珠《閱世編》記載:“順治初,江右甫平,兵燹未息,瓷器之醜,較甚於舊,而價逾十倍。”恰恰反映了順治官窯的最真實情況,即量少、不精,但價格異常昂貴。上海博物館亦藏有一件,與此幾無分別,因此更顯彌足珍貴。

       其二,其作為順治時期官窯標準器,準確反映了過渡時期瓷器的總體特徵。對於辨認明末清初與順治、康熙不易判別時代的器物,是甚為重要的依據,亦可作為鑒定順治瓷器的參照物。

       總體特徵:形制古樸,造型規整,胎體堅致,釉色泛青,紋飾豪放,工藝不精。

       品種和造型:品種較少,屈指可數;官窯大器較少,圓器為主,盤類較多,撇口、盤壁淺坦,盤心下凹。

       工藝:順治器物基本延續了晚明風格,工藝粗糙,如底足斜削成尖狀,粘砂較多,棕眼、縮釉非常普遍,器身近底足處有窯裂;圈足矮廣、足徑較大,對康雍時期產生較大影響。

       胎釉:順治時期瓷器胎釉稍微比明晚期堅硬細潔,但白釉仍略泛青,尤其是光亮度不強,無明代的油膩感,這點非常特別;醬釉光澤感強烈,烏金透亮,有黑釉斑點(含鐵較多);口沿多有一圈醬黃釉,呈一線米黃色,這也是清初瓷器的重要特點。

       款識:採用六字二行雙圈楷書青花款,兩行風格延續明代,雙圈深淺不一,濃淡明顯。“大清順治年制”六字,特徵顯著,書寫草率,具有晚明遺風。但剛勁有力,尤其是每個字的起筆和落筆,觸點很深,特別在筆劃的最後部分頓挫有力;大字第一筆很長,撇捺平分角度,清字左右靠得很近,月字上下不齊,年字三橫靠得很緊。

       紋飾和裝飾手法:裝飾上繼承了崇禎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,就是暗刻花的裝飾手法,並且非常清晰,與永樂甜白暗刻花的淺淡風格截然不同;紋飾上再次重啟自萬曆以來中斷的官窯特有的龍紋,這正是此盤最珍貴之所在。該龍與明清時期的都有很大區別。龍頭較大,長有雙犄角,龍鼻壯碩,有粗長雙須。上顎比下顎長,與元明時期一致。張嘴吐舌,圓目怒瞪,龍須飄拂,龍身細長,遍身龍鱗,渾身呈火焰狀,肘部均有飄帶,四尖爪張勁有力,尾巴尖細,奮力追趕雲彩、火珠,呈朵雲行龍狀,仿佛在盤內邊緣遊走,四周環飾海水雲紋,當為一幅龍池浴日圖。所刻圖案線條較為簡潔,刀法嫺熟,線條流暢,豪放粗獷。龍身與雲朵交織,似隱似現,整個畫面顯得生動逼真。此龍形態雄壯,翻騰轉側,氣勢淩人,威猛無比,與元朝的龍較為相似,而與清代圖案化的龍紋差異較大。從該龍的氣勢上就可反映,清朝伊始,女真作為少數民族一統天下後的自豪感和優越感。




歡迎光臨 芝派休閒會館 (http://zhipai99.info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