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銀杏幼苗根腐病和莖腐病的防治方法

銀杏育苗是發展銀杏種植業的基礎, 能否成功, 關鍵在於根腐病、莖腐病控制防治效果。銀杏幼苗這二大病害不僅感病率高, 而且感病後難以控制, 往往造成大量死苗直至全軍覆沒。銀杏幼苗根腐病、莖腐病病源有侵染性病源、非侵染性病源2類。浸染性病源是指病害由病源真菌侵害引起, 而非浸染性病源是指病害由某些非生物因數引起, 主要是土壤含水量過大或不足、草害、藥害等。

    這二類病的防治一般是採用育苗技術措施和化學防治技術性對策。其中育苗技術措施防治是治本的, 因為它能預防浸染性、非浸染性根腐病、莖腐病的發生。例如排灌通暢、圃地和苗床不積水則非侵染性根腐病基本可不發生, 遮陰能使高溫日灼引起的侵染性莖腐病降低到最低限度, 不僅如此, 還能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。


    1  育苗技術措施


    1.1 一絲不苟選擇銀杏播種育苗圃地:應逐一選擇排灌方便地塊、落差明顯的前作稻田或生荒旱地, 其中又以沙質壤土或輕粘質土地塊為最佳。


    1.2 下足基肥: 基肥直接影響銀杏播種苗的生長, 其效果較土壤追肥, 葉面噴肥要顯著得多。


    1.3 下大力氣開深溝: 雨季在6~7月上中旬, 而銀杏幼苗最忌水漬, 水漬是引起根腐病的主要原因之一, 所以要下大力氣開深溝。要求每一田塊圃溝深0.5m, 中溝深0.3 m。另外, 苗床生長不能超過10 m, 苗床高要0.3 m以上。不達此標準, 幼苗將不可避免發生侵染性或非侵染性根腐病。


    1.4 地膜蓋種: 地膜蓋種使幼苗出土早, 相應速生期提前, 幼苗相對健壯和木質化程度較高,從而增強了幼苗對病源真菌的抗性。


    1.5 苗床墊心土和心土蓋種: 取山坡上深1 m以下心土墊苗床和蓋種, 不僅可極大減少苗床滋生雜草, 節省大量勞力, 更主要的是心土中可供病菌利用物質少且能有效抑制病菌產生。


    1.6 及時除草: 雜草在春季與銀杏幼苗爭水, 還使田塊通透性差、悶熱, 在在久雨的氣候條件下, 使銀杏葉片受蒸薰而腐爛。另外, 雜草傳播病源, 如藏匿於雜草中的咀嚼式、刺吸式口器的昆蟲造成幼苗傷口, 使病原真菌得以侵入而感莖腐病, 因此, 銀杏幼苗出土後要儘早將雜草除小、除了, 為日後田間管理節省勞力和資金, 更為保全苗、壯苗奠定基礎。


    1.7 處理病苗: 銀杏幼苗發生侵染性根腐、莖腐病初期, 應下決心拔除病苗集中銷毀, 對病菌原根際處及其周圍土壤消毒、對健康苗噴施藥劑。


    1.8 遮陰: 銀杏幼苗較耐陰, 遮陰即據此為其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。進入7月中旬後可持續高溫、乾旱數月之久, 通過遮陰可極大降低地表面溫度, 防止銀杏幼苗根頸灼傷而感莖腐病或生理性死亡。


    2 化學防治對策 


    化學防治是銀杏幼苗根腐病、莖腐病發生後必須採取的技術措施, 只要及時對症下藥、科學施藥, 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。


    2.1 種子消毒: 銀杏種子藥劑消毒, 可殺死種核表面的病菌,也可使種子入土後免受土壤病源物的侵害。可在種子貯藏時用多菌靈500倍液浸泡種子5分鐘撈出晾乾進行混沙層積貯藏。


    2.2 土壤消毒: 江西水稻田中主要存有鐮刀菌、絲核菌、小絲核菌、殼球菌等病源菌, 可結合三犁三耙每公頃施生石灰1 125~1 500 kg、硫酸亞鐵225 kg以將病源菌大部殺死, 降低銀杏幼苗根腐病和莖腐病發病率。


    2.3 適時施用除草劑: 在銀杏種子入土前或播種複土後立即於圃地噴施除草劑, 可顯著抑制雜草滋生, 但幼苗出土展葉後忌用或慎用除草劑。


    2.4 及時施藥: 銀杏幼苗感染根腐病、莖腐病後應及時選施農藥。若持續降雨, 施藥方式以藥土為主, 可用多菌靈或敵克松或硫酸亞鐵與乾淨細河沙或心土以1?20~50比例混和均勻撒於病株根際及其周圍土面; 晴、陰天施藥則以噴霧方式為主, 主要藥劑為托布津500倍液或敵克松500倍液; 另外1?1?100~160倍波爾多液、200~500倍多菌靈液、600倍液百菌清液對健康銀杏幼苗起保護作用明顯。若純屬由鐮刀菌引起的根腐病, 於病株根際、幼苗行間每公頃施生石灰750 kg可明顯抑制病情發展。施藥應講求科學, 否則藥效甚差, 如托布津、敵克松遇強光易分解, 故應現配現用且晴天應在清晨或傍晚噴施; 又如托布津不能與多菌靈交互使用、酸性農藥不能與鹼性農藥混用等等。  


    銀杏幼苗根腐病, 莖腐病雖屬毀滅性病害, 但如果真正做到科學防治是能夠預防和控制的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