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善璉湖筆世家

篆刻是一種藝術,而能在圓錐狀的筆管上進行自如微刻、並在技術上達到爐火純青的,全國屈指細算也不多見。青年山水畫家及美術工藝師孫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。

  孫育良制湖筆善微刻,筆管上刻的都是密密麻麻須在放大鏡下才能看清的小字。筆的筆桿分牛角、青竹竿、象牙、紫檀木等4種。在直徑0.8厘米的牛角筆桿上,能刻著名書畫家沈邁士的《濤遠湖山更勝昔》一詩,加邊款字數在內共270字。在直徑0.75厘米、全長不到15厘米的青竹筆桿上刻有《陸文學自傳》,計有900餘字。

  孫育良出生於湖筆的發源地善璉鎮,這裡幾乎家家戶戶出筆工,有許多的「湖筆世家」。像孫育良,他的太婆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、父母親都以制筆為業。到他這一代,已無法考證是第幾代傳人了。

  他的外婆馮永梅,原是鎮上有名的制筆大戶楊祥發家的童養媳。自她懂事起,婆婆就手把手教她學藝,學的是最複雜最關鍵的水盆工種,要將毫按色澤、性質、軟硬及扁、圓、曲直、長、短、粗、細等逐根挑選、組合、分類,剔除斷頭的、無鋒的、曲而不直的、扁而不圓的,正如唐代白居易所形容的是「千萬毛中揀一毫」。一個舊社會的童養媳,硬是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,掌握了祖傳的精湛技術,並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制筆新人。

  1979年,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專程來善璉,為鄧穎超訪問日本定制羊毫、兼毫、紫毫、狼毫4大類共200套湖筆。善璉湖筆廠領導鄭重地將製作筆頭的任務交給了她。她激動萬分,挑選了最好原料,發揮了最佳技術,把祖國的榮譽和對外國友人的深情凝聚於筆端。一些國內外書畫家稱她所制的筆為「神筆」。

  孫育良的母親楊芝英,除了繼承傳統技術外,還不斷地推創出新技術新方法。她制的筆不僅具有備尖、齊、圓、健的傳統特色,外表也達到了光、白、直要求。1990年3月,獲得了中國輕工業部頒發的榮譽證書及工藝美術技師的稱號。

  孫育良是這湖筆世家的最新一代,自小受到湖筆文化的熏陶。高中畢業後,成了湖筆廠的刻字技工。10多年間堅持每天臨帖篆刻,習書作畫,掌握了正、草、隸、篆等各種字體的嫻熟的管刻技術。

  可以想像,在有錯綜複雜的纖維紋理的圓錐形筆管上刻字,難度一定比在平面狀的物體上大得多。每一次創作,他都是一個人獨居一室,關閉電視機、收音機、電話機等一切聲源,靜心凝神,一氣呵成。中間若有停頓,字的大小將有差異,所以他往往幾個小時間連一口茶都顧不上喝。1995年曾為鄧小平、江澤民、胡錦濤、朱鎔基等中央領導定制的湖筆刻字。
返回列表